晨光初现,广西凭祥浦寨边境贸易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中越商人们穿梭于货柜之间,而毗邻交易区的法律服务工作站里,一场跨国纠纷正在悄然化解。孟加拉国商人何森与中国供应商陈惟煜的手机屏幕贸易争议,经南宁国际商事法庭调解员连续三天的磋商,最终达成货款分期支付、货物折价回购的解决方案。这起标的额达87万元的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用11天,较传统诉讼程序缩短近三分之二时间。法庭调解员李敏表示:我们运用‘法律翻译+商业评估’双轨模式,既解决合同条款歧义,又帮双方测算违约损失,让调解协议具备可执行性。
在崇左市法治园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越南籍调解员阮文雄正用流利的普通话和越南语,为一起中越边境仓储合同纠纷制作调解备忘录。该中心自2023年运行以来,已形成‘三语调解员+行业专家+法律顾问’的复合型团队,成功化解纠纷421件。园区管委会主任黄伟介绍,我们整合了海关、税务、外汇等12个部门的服务窗口,企业遇到跨境支付、货物清关等衍生问题时,可同步获得法律咨询和行政指导。
广西党委政法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涉外调解组织受理案件量同比增长38%,调解成功率达89.7%。这一成绩得益于系统构建的‘1+14+N’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以自治区级调解中心为枢纽,14个边境市县设立工作站,在凭祥、东兴等口岸建成23个‘国门法治驿站’。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林金文指出:我们推动调解协议与仲裁裁决、司法确认无缝衔接,今年已有156件跨境调解协议通过南宁仲裁院获得东盟国家承认。
在制度创新层面,广西首创的‘边贸合同范本+风险预警清单’模式成效显著。南宁国际仲裁院发布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合同范本》将RCEP原产地规则、电子签章认证等条款标准化,配套的‘红黄蓝’三级风险预警系统已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合规审查。越南海防市贸易商协会会长陈文强表示:中国提供的双语合同模板和在线调解平台,让我们在争议初期就能快速锁定责任条款。
法治协作的深化还体现在跨国机制建设上。2024年6月,广西与越南谅山省司法厅联合设立的跨境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正式运行,双方互派12名调解员组成联合工作组。防城港市公安局国际执法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国栋介绍:我们与越方建立‘跨境警务+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去年协作处置走私、货款拖欠等案件73起,平均处置周期压缩至48小时。
夜幕降临,凭祥市智慧调解中心的电子大屏仍实时显示着跨境纠纷动态数据。这个接入中国-东盟法律数据库的智能平台,能自动推送类似判例和调解方案。中心主任周梅初调取系统记录:我们今年处理的4000万元纠纷中,73%通过‘线上调解+区块链存证’完成,当事人最快2小时就能收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推进,这种融合法治温度与科技效率的解纷模式,正在成为跨境贸易的稳定器。

陇川章凤拉影桀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缅进出口贸易服务,服务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专业进出口报关、一般贸易退税代理、国际贸易结算、进出口单证办理、进出口物流配送、货物仓储、中缅专线物流等,全力打造成为“外贸门到门一条龙”的外贸综合服务体。
电话:4000-888-707
传真:0692-4116315
邮箱:yunnanjierui@163.com
网址:www.jieruifwdr.com
杨经理 手机:19526696809 QQ:2316541978